前不久的博鳌论坛期间,“腾讯携AI杀入同传翻译遭遇车祸”这戏剧性的一幕引发翻译行业一片沸扬。在这个科技指数蹿升的时代里,译员是为数不多的文化再生产群体,而AI却仿佛“定时炸弹”似的,掌控着他们中大多数的神经反应机制。译者老师们似乎被裹挟着,“AI威胁”和“质疑AI”的商业噱头烤炙着他们“原创价值”的灵魂。
翻译界正发生变革,万亿翻译市场正在因为“人机大战”而觉醒,“腾讯们”的现象是AI和翻译融合前进的必经之路,是变革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。何恩培同时提醒,由于人工智能目前尚未成熟,跟人类智慧产物——语言的结合只是一个过程,而且永远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翻译。
过去人类译者对机器翻译的偏见和不屑,而这一代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翻译能力明显提升,提升程度超过人们的认知,使得人类译者恐慌,而被裹挟前进。同时,在期望与落差间,译者价值被遮盖形成“裹挟怪圈”。
翻译是人类真正的智慧高地,语言文字因人的存在而存在。语言文字是人类智慧的表达,从长远看来,AI应该能够超越人类的智力,但人的智慧却是难以逾越的。同时,语言具备民族性、不可论证性和不可推导性,几乎不能像ALPHA那样在自我生成棋局、自我对局训练中提升。目前很多应用机器学习的能力都是有限的,因此,初级翻译将可能被AI替代,而高端翻译依旧属于人类译者领地。所以,译者应该拥抱科技、适应商业环境变化,格局、胸襟、深解文化一样不能少,做文化自信的引领者。
恐慌是因为反差导致。过去人类译者对机器翻译的偏见和不屑,而这一代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翻译能力明显提升,提升程度超过人们的认知,使得人类译者恐慌,而被裹挟前进。同时,在期望与落差间,译者价值被遮盖形成“裹挟怪圈”。但现阶段这种明显的过度炒作是不正常的,这种“噱头”是对人类文明的不自信的表现,对人类文化、文明进步并没有好处。过度依赖人工智能,是极具破坏性的文明自毁行为。
围棋之所以可以被AI迅速超越,是因为围棋本身是有固定的规则,有确定的输赢结果,所以AI可以自我对局不分昼夜的训练。但语言不同,具有种族性、不可论证性和不可推导性,几乎不能像ALPHA那样在自我生成棋局、自我对局训练中提升。我看到有些报道在探索翻译的“自我对局训练”,个人观点认为,那最多是产生一种“机器方言”,如同一个封闭部落自我使用的方言,不可能达到符合现代社会人工翻译水平。